警方查獲的大量冒牌服飾。圖片由張家港市公安局提供
“潮牌”服裝原價3000多元只賣400多元
本報訊(記者 天笑 通訊員 倪麗娜)寒潮一波接一波,氣温跌到冰點以下,保暖衣物銷售異常火爆。不過要是在朋友圈裏看到原價3000多元的品牌羽絨服只賣400多元,你會立馬下單嗎?警方提醒,千萬要小心,這般便宜的背後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!
2020年11月下旬,張家港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收到一條線索,有人藉助網絡公然銷售假冒品牌服飾,警方隨即展開調查。很快,警方就鎖定一個可疑的微信賬號。該賬號的朋友圈儼然一個“潮牌”匯聚點,頻繁更新着時下受年輕人追捧的運動“潮牌”服飾。除了上傳服飾的實物圖,甚至還有模特親身穿着的演示圖,而最吸引人的,就是遠低於市場的價格。
“市場價數百元至上千元的品牌服裝,朋友圈裏只賣幾十至幾百元。”民警深入偵查後證實,這批朋友圈熱銷的T恤、衞衣和羽絨服等品牌服飾皆為假冒產品。而這些,全都來源於張家港市高新區(塘橋鎮)一處新樓盤。這個小區入住率不高,但其中一套面積近100平方米的毛坯房,每天都有人忙碌進出。
“毛坯房是用來囤貨、出貨的地方。”民警介紹,偵查人員最終鎖定了以李某、周某為首的團伙。從進貨、加工到銷售、運輸,這個團伙成員分工明確。
2020年12月1日,警方多部門聯合行動,抓獲犯罪嫌疑人李某、周某等5人,搗毀張家港及常熟的2處假貨倉庫,現場查獲假冒品牌服裝4000餘件,涉案價值300餘萬元。
警方查明,24歲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是遼寧人,2019年到常熟從事服裝生意,卻始終沒有起色。與李某遭遇相似的還有25歲的女子周某,兩人既是同學又是老鄉,還是在同城打拼的同行。2019年下半年,李某和周某通過各種渠道,大量購進沒有商標的服飾,尋找小作坊代加工,以縫紉或燙印的方式,加貼各類“潮牌”標籤。
加持品牌的服飾被上傳朋友圈後,以高出進價近1倍的價格,通過線上交易,面向先前積累的客户羣出售。“服飾進價不高,貼標後售價也只有幾十至幾百元。”據民警介紹,藉助品牌本身的光環,李某和周某的售假生意火爆,每月銷售額20萬餘元。2020年初,兩人為逃避打擊,在張家港另租房屋做倉庫,並僱來王某等人專門負責運輸、發貨,直至被警方查處。
目前,犯罪嫌疑人李某、周某因涉嫌生產、銷售偽劣產品已被警方依法採取強制措施。警方提醒廣大消費者,購物要選擇正規渠道,若發現製假售假線索,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。